9 月 4 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新学期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新学期重点工作,系统阐述学院发展愿景与实施路径。院长张治富对新学期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学院全体教师参会。本次会议紧密对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要求,将创建全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助推创业型职业大学发展深度融合,为新学期工作划定了清晰的“路线图”。

锚定政治属性,明确使命担当
会议伊始,张治富首先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直属学校党委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所肩负的特殊重要使命。他指出,学院承担着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体育等多门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科研与管理职责,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载体。这一定位《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中“统一管理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统一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的核心要求高度契合。
在阐述学院职能时,张治富特别强调,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育教学、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理论宣传、思想引导、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着力构建与学校“创业型职业大学” 定位相匹配的思政教育体系。这一表述既呼应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中“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的总体要求,也为后续工作部署奠定了政治基础。
确立“四个一流”目标,构建“一二三四五”工作体系
立足新起点,展望新征程,张治富明确提出学院发展的宏伟目标 —— 创建全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实现这一目标,他系统阐述了学院的战略框架:
办院原则:坚持“政治建院、教学立院、科研强院、人才兴院、制度治院”,这一原则严格遵循《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中“强化学院党的领导,发挥学院党委(党总支)政治核心作用”的要求,确保学院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建设方向:瞄准“一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基地、一流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基地、一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地、一流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基地”的“四个一流”目标。这一目标体系结合学校实际,突出了“传播基地”和“研究高地”的特色定位。
总体工作思路:以“实事求是,超前谋划;聚焦主业,整体推进;建章立制,党建领航;内求和谐,外塑形象;引领示范,责任担当”为指导,精准把握学院科学定位,协调推进课程、学科、学院三大建设。这一思路特别强调了“党建领航”的重要性,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中“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的要求形成呼应。
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引领行动,张治富详细解读了学院“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体系:
“一个目标”:即创建全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奋斗方向,与学院总体目标保持高度一致。
“两句院训”:“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奠定学院一切工作的价值基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根本宗旨。
“三种精神”:弘扬“坚守阵地、崇尚真理、固本铸魂”的精神品格,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核心素养的高度概括。
“四大理念”:坚持“高举旗帜、价值引领、文化传承、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中“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要求一脉相承。
“五个坚持”:践行“观念人本化、课程精品化、科研高端化、队伍专业化、育人全程化”的具体路径,其中“课程精品化”直指《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中“建设精彩教案、精彩课件、精彩课程资源库”的教学要求。
部署新学期重点任务,打造特色育人品牌
围绕“一二三四五”核心工作思路,张治富对新学期重点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形成了 "四大抓手" 的工作格局:
1. 坚守教学中心地位,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张治富强调,新的学期要始终坚守“四个地位”: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学质量的永恒地位。这一要求严格落实《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中“以学生获得感为评价导向,以‘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为根本标准”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具体措施上,会议提出全力构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的十大育人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涵盖了传统育人维度,还特别强化了“网络育人”和 “心理育人”,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品牌”的要求紧密衔接。
2. 打造“一马当先”党建品牌,强化政治引领
会议提出奋力打造“一马当先”党建品牌,将其作为引领学院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这一品牌建设将通过三项举措推进:一是建立“传帮带”工作机制,通过培训、访学、教学比赛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符合《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中“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二是加强教师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呼应《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相关部署;三是推动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深度融合,确保党建引领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3. 提升学科专业水平,建设科研创新平台
针对学科建设,会议提出三项重点任务:一是着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专业建设水平,将其打造为校级重点学科;二是加强科研团队和名师工作室建设,计划年内建成 1-2 个校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三是显著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力,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发挥垂范作用。
4. 完善通识课程管理,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
会议还研究了通识课程管理办法,提出三项改革举措:一是优化课程设置,确保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体育等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教育有机衔接;二是建立课程质量监测机制,定期开展教学评估;三是推进通识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将价值引领融入各门类通识课程,为全面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支撑。
凝聚共识鼓干劲,团结奋进开新局
本次会议明确了方向,凝聚了共识,鼓舞了干劲。张治富在总结时强调,学院将以创建全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契机,全面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要求,在三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上实现突破,打造“配方”新颖、“工艺”精湛、“包装”时尚的品牌课;二是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实现突破,计划开展理论宣讲 5 场次以上;三是在助力创业型职业大学建设上实现突破,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马院智慧和力量。
全体教师在会议讨论中表示,将深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自觉将学院发展思路与自身工作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主任罗娜老师表示:“我们将以‘课程精品化’为目标,年内打造 1-2 门校级一流课程,为创建全省示范马院奠定课程基础。”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张潇老师则表示:“将积极参与‘一马当先’党建品牌建设,在教学科研中践行‘坚守阵地、崇尚真理、固本铸魂’的精神品格。”
此次新学期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学院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全院上下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到新学期的各项工作中去,为早日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为全省示范学院、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